会员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我!       注册 | 忘记密码?
详细内容
月季白粉病
分类:病害-木本花卉 日期:2008-09-17 点击率:3716

形态分布 

月季白粉病是世界性病害,我国各地均有发生。该病对月季为害较大,病重时引起月季早落叶、花蕾畸型或完全不能开放,温室发病比露地严重。 症状特点:白粉病危害月季的叶片、嫩梢、花蕾及花梗等部位。早春,病芽展开的叶片两面布满白粉,叶片皱缩反卷、变厚,逐渐干枯死亡,成为初侵染源。生长季节叶片受侵染,首先出现白色褪绿黄斑,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的白粉斑,严重时白粉斑连接成片。嫩叶染病后,叶片反卷、皱缩、变厚,有时为紫红色。嫩梢和叶柄发病时病斑略肿大,节间缩短。花蕾染病后,表面布满白粉,花朵萎缩,不开花或花畸形。

发生规律

病原与发病规律:病原为蔷薇单囊壳菌(Sphaerotheca pannosa),属子囊菌亚门,无性阶段为白尘粉抱(Oidiumleucoconium),菌丝体在寄主表面发育,以吸器伸入植物表皮细胞内吸取营养。分生孢子梗短,直立,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孢子无色,卵圆形或桶形,5至10个串生。病菌以菌丝体在芽、叶或枝上越冬。有些地区以闭囊壳越冬。翌春以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靠风传播。温暖潮湿的季节发病迅速,最适发病温度为17℃至25℃,5至6月和9至10月是发病盛期。品种间以光生、蔓生的多花品种较抗病。土壤中氮肥过多、钾肥不足时易发病。一般夜间温度较低(15℃至16℃)、湿度较高(90%至99%)有利于孢子萌发及侵入。白天气温高(23℃至27℃)、湿度较低(40%至70%)则有利于孢子的形成与释放。 流行特点:该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体生长受温度、相对湿度和游离水分存在的影响。分生孢子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左右,33℃以上的高温则不利其生长。当空气湿度略低于饱和湿度为95%左右时,分生孢子萌发良好。但当叶片上有雨滴、露滴或其他液态水时分生孢子萌发率很低,这种抑制作用主要归因于孢子吸水过量,氧气不足等原因。因此,在连续下雨或多雨潮湿或喷水的条件下不利于白粉病的发生。但通过喷水抑制白粉病的方法并不常用,因为叶片上滞留过多的水分会助长或加剧月季上其他病害的发展。不同的月季品种和植株组织的幼嫩程度与发病程度有关。一般蔓生的小叶多花品种较抗病,香花品种或红色花品种较易感病。多数栽培品种伸长3-5天的嫩叶对该病的敏感性显著大于老叶。

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1、减少侵染源。结合修剪剪除病枝、病叶、病芽并销毁。休眠期喷洒2至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杀灭病部越冬的菌丝或闭囊壳。 2、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栽植密度、盆花摆放密度要适宜,温室栽培也要注意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避免氮肥过多。早春修剪感病枝叶和枯死茎梢,使之通风透光。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灌水最好在晴天的上午进行。 3、药剂防治。早春发芽前喷波美3至4度石硫合剂,可消灭在芽鳞内的越冬病菌;春季生长期交替使用500-800倍的代森锰锌、百菌清、多菌灵、托布津各一次。 发病初期用必菌鲨800-1000倍液, 25%粉锈宁1500至2000倍液喷雾。硫磺粉常用于温室白粉病的冬季防治。 特效药剂推荐:喷克菌、醚菌酯、阿米西达等对真菌引起的病害特效。

上一篇:月季灰霉病
下一篇:月季根癌病
联系电话:0371—56535249 传真:0371-56535248 QQ:823197100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信箱:ylyzb@163.com 投稿信箱:ylyzb@163.com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
Copyright © 2015 lawnchina.com 豫ICP备1100433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