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我!       注册 | 忘记密码?
详细内容
红掌细菌性叶斑病的症状识别与防治
来源:园林与植保 日期:2021-08-20 点击率:1837

 

红掌属于天南星科花烛属植物,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重要盆花之一。因其花色艳丽,花形独特,花期持久而深受人们喜爱。但在红掌生产区或养植中因受到细菌性病害叶斑病的危害,影响观赏性,甚至苗木供应基地可以造成全军覆没,损失极大。

浸染方式及症状

红掌叶斑病有两种侵染方式。第一种侵染类型开始于叶子上,称为叶部侵染,它通常开始于叶缘及叶片下部气孔较多的地方。初期,在叶背面可见水浸状斑点,后期,叶缘出现褐斑,且边缘有黄色晕圈。第二种侵染类型开始于茎上,通过维管束系统迅速传遍整个植株,称为系统侵染。它可以通过变黄的叶子被发现,在细菌侵染初期新叶叶色暗淡。维管束内由于细菌的填堵,阻碍了体内水分的就动与营养向叶片运输,使叶色暗淡,叶片发黄。在较短的时间内,这种类型的侵染就能导致花梗和叶片从植株上脱落,生长点迅速腐烂,并有菌脓涌出。有时,当汁液携带细菌流向叶子时,叶部会出现水浸状斑点,类似于叶部侵染,不同的是这种情况下水浸状斑点多出现在叶子中间的主脉附近。一旦发生这种侵染类型,红掌就会遭受灭顶之灾,给红掌苗木生产造成极大地损失。

侵染传播途径

红掌细菌性叶斑病病原菌可通过茎、叶上的伤口,或者通过植株上的气孔、叶缘吐水孔强制侵入,借助飞溅的水滴、规模生产的棚室膜水滴下落或结露、叶片吐水、农事操作、雨水、气流传播蔓延。水分是病菌传播和侵入的主要媒介。细菌侵入叶片表面需要时间一般是20分钟左右,主要侵染一定发育阶段较幼嫩的组织。病害除了主要经由病株的接触或植株表面带菌水滴落于植株表面传播外,在管理操作时人们带菌的双手、衣服、飞溅的雨水以及污染的灌溉水等等,均是红掌细菌性叶斑病传播的多种途径。在潮湿的土壤中该病病菌能存活3个月,适宜发病的温度为24-28℃,相对湿度70%以上均可促进这种病害流行。尤其在昼夜温差大、露水多、高温和多雨季节为病害的盛发期,在阴雨天气管理操作时造成的枝干和叶片伤口,也为病菌的侵染带来了机会。温室栽培的红掌,如果种植过密,植株生长迅速时易发病重,植株下部老叶片发病重,温暖湿润时发病重。栽培条件中高氮、高磷和低钙有利于发病,高钾、低磷、高钙,植株受害症状将受到抑制。

防治措施

1.加强预防,杜绝病原进入。红掌细菌性叶斑病是一种侵染性很强的病害,杜绝菌源传播是防治的重要一环。因此,在种植时必须选用无病健壮的种苗。规模种植红掌购买苗木时,一定要到正规的苗木生产基地购买。一般这样的苗木生产部门消毒设施相当严格,进入就有消毒池,进入人员的鞋底均要消毒;穿上专门的防病衣服,定期更换和消毒。在生产上,为了减少生产区之间的相互传播,作业区内的工具流动也有严格的规定,工具和采花切花刀具均要分区使用,并做好定期严格消毒,制止病菌在生产区内传播蔓延。

2.综合防治,防止在园区传播。如果因为种种原因带来了病菌的侵染,必须定期排查,尽早去除被害感染的红掌叶片,对发病区的病株必须立即拔除,邻近的红掌植株及其栽培基质也得去除干净。所有操作都必须严格程序,先进无病区而后再去污染区,出入温室或大棚必须使用消毒液,一般用75%酒精对手消毒杀菌。

3.加强管理,创造一个不利于病菌生长的环境。潮湿环境有利于病菌传播,在生产区尽可能提供适宜红掌生长的环境条件,改善通风,使植株保持干燥,采取措施减少红掌植株的吐水现象。在施肥时尽可能降低肥料中的硝态氮和铵态氮水平,并将钾素水平尽量保持在红掌正常的需要水平上,以提高抗病力。生长弱的植株更容易被细菌侵染,因此,应当尽量避免不良环境条件及偏高的温度,细菌繁殖最理想的温度是30℃左右,较高的温度下细菌性病害的发展速度更快。

4.药剂防治。在落实一系列农业防治措施栽培后,药剂防治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配合使用化学农药,在关键时期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可以选用的药剂有: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新植霉素5000倍液、10%溃枯宁可湿性粉剂1000-1300倍液、20%噻枯唑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轮换使用,防止病原菌产生抗药性,每周喷一次。在生产上发现铜制剂对红掌植株有毒害作用,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加瑞农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等铜制剂,一定要慎重使用。另外,在防治时还可选用微生物农药,预防效果较好。如微生物药剂“康地雷得”、“天赞好”等活体芽孢制剂,对红掌细菌性叶斑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评论内容: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
电 话:
电子邮箱: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我!
共有0 条记录,当前第1 页,共 0
联系电话:0371—56535249 传真:0371-56535248 QQ:823197100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信箱:ylyzb@163.com 投稿信箱:ylyzb@163.com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
Copyright © 2015 lawnchina.com 豫ICP备1100433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