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我!       注册 | 忘记密码?
详细内容
保健型园林知多少
来源:《园林与植保》杂志 日期:2015-05-08 点击率:3797

保健型园林的概念

牛泽慧、徐峰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文化对保健型园林做出如下定义:

保健型园林是以维护人民健康和提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为目的,以医学与环境心理学为指导,通过地形、保健型植物,建筑小品的运用来营造的具有保健效果的园林。

所谓保健,即“保证并维护健康”之意。一般认为,“健”是指躯体在物质结构和机械功能上完善状态强壮,“康”是指躯体中精神世界的完善状态安乐,物质和精神的统一有机结合才能达到健康。现在大多数专家学者所普遍接受的健康的定义是世界卫生组织(WTO1948年在宪章中对健康所下的定义:“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近年,世界卫生组织(WTO)关于健康的概念又有了新的发展,把道德修养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1990WTO对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健康的新定义标志着医学模式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这不单单是一个概念的转变,它反映了当代社会保健的需要,反映了科学正在向微观深入、宏观扩展、多学科渗透的方向发展,它引起了医学研究和卫生保健思维方式的变革,这也对现代园林的保健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保健型园林是人们不断探索园林新形式,创造更适于人居祝环境,最大限度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的产物。其终极目标是创造景观优美具有保健益体功能的人居环境。

保健型园林这一名词最早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出现,英文名为“Healthcare  Garden”。已有专门培训这方面人才的机构,且作为一种新兴的专业的研究领域,由医疗专家和园林设计专业人员共同合作创造一种保健的环境。欧美的保健型园林设计是以环境心理学和医学作为指导,着重改善病人就医的环境,消除就医过程中的压抑情绪,充分发挥治疗的功效。主要服务的对象为有钱人或疾病人群,服务的范围较窄,常为私人服务。

我国在保健型园林研究方面起步比较晚。直到1990年,上海园林局程绪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生态园林》中指出了“保健型的人工植物群落”的分类,并提出了保健型园林这种类型。此后国内才陆续开始进行相关研究。与国外不同的是,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专门的研究及人才培训机构,也还没有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通常仅由园林设计师参照相关保健学理论独自完成设计。主要以传统的中医学和保健学理论作为指导,着重药用植物对人体的保健功能。其服务的对象为所有居民,是一种公共的绿地形式。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理论研究

景观的保健作用国外主要向治疗、疗养方面发展,设计是由景观设计师、医疗专家以及心理学家一起完成。

Clare Cooper-Marcus等在1994年证实了花园对病人的恢复有帮助。利用整套的“使用后评估”调研方式,如随机采访、行为地图以及视觉剖析等来辅助证实。随后,雷切尔·卡普兰与史蒂文指出情绪及感知功能可被改善,因为自然环境有利于恢复定向注意力机能的“注意力恢复”理论。Roser S.Ulrich提出观赏自然的风景带来积极向上的感受,能改观人的紧张心理这一心理进化的模式。

早期指导康复花园设计包括:感觉控制、社交活动、自然干预和身体锻炼这些理论。并联系环境心理、行为医学、临床心理及健康心理等有差别的学科进行研究。

2005年Clare Cooper-Marcus归纳以前经验得出关于康复花园景观设计的方法:引导锻炼运动的环境、安全隐私的空间、适当的社交聚会场地,增多社交活动、和自然的主动互动。之后不断完善,又提出提升健康花园的疗效的方式,包括可知、积极的艺术性、可近、亲和、舒适。

Marni BarnesClare Cooper-Marcus所著书籍《疗养花园》中阐明了成功的疗养花园设计原则:差别的空间;多用绿色材料;激励锻炼;积极的引导;免扰及景观的简单具象。

(二)国外实践研究

1)国外的保健型景观实践于医院花园、疗养院以及园艺疗法,主要为特殊群体服务。

伊丽莎白和诺娜·埃文斯疗养花园,位于克里夫兰植物园内,美丽自然,翠绿浓郁。花园通过许多项目的展示和丰富的感官体验教育并愉悦游人,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收集和展示各种植物的场所。设计以三处景观呈现,静思园供人冥想沉思之用,整个空间以水池和大面积草坪为主,点缀一株白玉兰,设计一眼泉水,从池后矮墙上方流下睡眠的水池之中,不加修饰的绿荫,使整个空间显得优雅与细致。探索园由精心挑选的铺装、各种有趣的植物和特色水景如瀑布、水池和流水。给人们触、嗅、听觉上的不同感受。使观者边接受治疗边欣赏着经过精心挑选的植物和园艺作品。花园向使用者提供了不同的宽度和高度的种植区域和专门展示区域。不同的植物类别,花期能满足不同人群需求,使人获得视觉及嗅觉上的满足。

Buehler enabling garden在芝加哥植物园中以园艺疗法为特色。适合任何年龄和身体条件的游客参观。所有人都能使用的无障碍通道、升高花坛、竖立花坛等,令人体味园艺的欢愉。人的快乐体验通过感官的激发,如植物的芳香、特殊的触感和丰富色彩。

2)芳香花园、冥想花园以及激励花园等其他方式。

冥想花园,较多的是日本禅宗花园(日本枯山水园林),引导人思考,让人心理和精神放松。布置简单,常以符号代替,引人联想,如方圆象征宇宙秩序及生命轮回。植物多为蓝色或紫色等冷色调,让人宁静。

芳香花园是让病人伴随着植物的花香,再配合其他疗法,而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现在很多国家效仿。如日本加岛公司用植物香气增加员工效能。同时,花开后形成花海景观,如日本北海道法国南部的薰衣草田,桂林的满觉陇等。

激励花园是比较新的趋势,主要针对心理和精神方面,能让人缓解压力,消除消极、自卑心态,更积极的面对生活。海洋、大地、天空这类具有广阔开放的意向通过艺术的方式展示,给予积极向上的意境。

国内研究现状

(一)国内理论研究

中国的传统养生学中的天人相应、形神合一、顺应自然的思想,说明环境对健康养生有着积极作用。《黄帝内经》阐释了人及自然的关系即它们本是整体,是“整体观念”。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说明了植物对健康的保健作用。

我国虽然很早就发现这些效果,但未深入研究,近年来才得到重视。国内最早的研究者陈绪珂,在1990年发表的文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生态园林的探索》中提出建设生态保健型园林,认为保健型园林是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达到对疾病的抵御等功效的环境。

1995年,吴克宁关注保健效用主要侧重植物及水,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通过植物群落及水景增多,芳香植物也多加使用。

2003年,祁云枝等发表文章,将养生保健型生态群落运用于城市绿化,并按照人的感官划分为五类:嗅觉类、体疗类、听觉类、触觉类以及视觉类。以芳香植物来构成嗅觉环境,触觉、听觉、视觉均是通过植物的触感、形式、摇曳之声营造,强调植物的保健功能。

接着出现了很多关于植物的保健功能的研究,并在我国传统的医学理论基础上发展了植物对身体的保健功能。如陈立军阐述运用药用植物的保健公用,可建成健康环境。

2006年,牛津慧在硕士论文《保健型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中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状况,较完整的阐述了保健型园林的设计理论。指出保健型园林的营造不限于植物保健元素,也包括自然资源、活动资源,如阳光、气候等。初步在实践上给予了指导。

随后,中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也逐步用于保健型景观的设计,如2011年李萍全面分析景观的疗养价值、环境养生,并结合景观的各个要素分析研究。苏鹏剖析中国传统的一些养生理论,归纳出有益于保健的养生指导原则。在设计上,将传统养生理论与现代疗养空间相融合。

接着出现很多关于保健型园林设计的理论探讨,对整体规划提出了很多的方向,2012年王晶的《保健型园林空间营造研究》和付晖的《保健型园林营造探析》这两篇论文对保健型园林空间及要素等提出了较完整的理论研究,为之后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二)国内实践研究

国内的实践,关注健康方面。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

深圳的梅林公园在向生态保健型方向探索,保留原有近千棵百年以上古荔枝树,以此自然优势再大量采用保健型树种进行群落的栽植。公园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了不同活动区,如供老人儿童使用的保健广场、四季广场、登山保健道、健身活动区、谷底溪流等。

上海万里城生态保健社区,是讲保健功能融入居住区。高绿地率保障和促进居民身心健康,同时塑造多样主题的生态环境文化。中央绿化带为有益于心肺疾病的银杏生态保健林。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太极图”的生态绿地、以“五行”分类的保健植物区。

根据对国内外相关资料的阅读和研究,景观的保健作用很早就被发现并也有实践,随后逐步发展。国外主要运用园艺疗法,实践于医院、疗养环境;而国内则主要侧重于植物和传统养生文化的研究,但起步晚,理论不成熟,并对其他园林要素的研究甚少,实践也不多。

存在问题

1.理论方面

目前,我国保健型园林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主要侧重于植物的保健功效,以及养生保健型植物群落的构建,其中又以芳香植物最受关注。对于其他园林要素的保健功效,则研究的较少,也较为肤浅。

有些专家、学者从中国古典园林中汲取养生保健的经验,或从传统养生文化、传统医学方面寻找养生保健理念与园林规划设计的结合点。但始终是以园林专业的视角去分析问题,没有跳出学科领域的局限将保健型园林放到社会大背景下加以系统地分析,也没有将理论研究与使用者的实际需求联系起来,这样得出的理论很可能只是设计者的一厢情愿,不容易被最终的使用者所感知和接受。

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关于保健型园林的理论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已有的理论的成果都是零碎不成系统的,有的仅是一家之言,尚待实践检验。

2.实践方面

保健型园林在我国尚属新兴领域,主要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实践较少,且处于摸索阶段,缺乏系统的指导理论。

从实践对象上讲,主要是侧重于新建住宅小区、植物园的生态保健性能规划设计;从地域上讲,开展保健型园林实践的大多是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到目前为止,体验到保健型园林益处的只是少数发达城市的少数居民,对于最广大的居住在中小城镇、中低档住区的平民百姓并没有成为受益者。而且在实践的过程中也没有注重宣传引导并唤起居民的自觉保健意识,这种无意识的“被保健”可能效果不是很理想。

发展趋势

园林绿地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为城市发展和广大市民服务的。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着城市园林的功能不断拓宽。现代园林已从最初的绿化、美化环境为主,发展到景观、生态、文化和减灾避险功能兼顾,将来也必将担负起改善并维护居民健康的重任。保健型园林既可改善城市环境,又可使人民群众在园林环境中获得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非常符合我国人口众多、医疗措施缺乏和资金紧张等特殊国情。因此,广发开展保健型园林建设将是时代的必然选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保健型园林的营建涉及到城市的规划、园林、园艺、医学、心理学、行为学、生态学等众多学科的交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的通力协作将是保健型园林这一新兴园林形式发展的基础要求。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存竞争压力的增大,人类健康证饱受威胁。如何设计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能够有效促进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园林环境,是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这就要求保健型园林研究无论是从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要继续深入。并且更多地与人民群众的兴趣与使用需求结合起来,并通过宣传和引导,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促使市民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主动利用城市园林来改善自身健康状态。

 

景观的保健效用研究

1.人感知周围变化是经过鼻、皮肤、眼耳等多种器官。人体感官的运作原理通过解剖学证实,感官经过神经传入大脑中枢,再综合分析发出指令,经脑干和丘脑至下丘脑及正中隆凹,再传输到脑的下垂体而形成各异的促释放激素到达血液之中,参与集体的循环,同时又影响被本身作用的细胞。产生各异激素,加入身体内部循环代谢。

环境的感官直接影响到大脑,促使集体产生不同的激素。如处于舒适怡人的环境可使大脑活跃,让人愉悦。分析景观对人的生理影响,主要分析人的四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

1)视觉

根据视觉心理学研究,人对环境的感觉80%来源于视觉感官,是对景观的最直接的感悟。不同形式、空间对人心理影响是不同的。如长方形给人感觉向上、速度感、积极进步、发展的气氛;开放空间给人公开、空透、包容交流的氛围感觉等。研究表明在平衡、和谐的环境人感觉更适宜。

环境中的色彩对视觉感官刺激最深。色彩刺激视觉神经系统传导,导致肌肉和血脉变化,最后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从而影响健康。研究证实:暖色调将引发瞳孔放大,脉搏加快,让人兴奋的效果,如红色等饱和度和明度较高的色彩。沮丧压抑的人在这类环境中,烦闷感减少心情变愉快。反之,冷色调能平静焦躁的情绪,减压。人在这样的环境能放松精神,减缓呼吸频率,每分钟的心跳频率减少4-8次,皮肤的温度可以降低2摄氏度左右。英国色彩专家奥格博士指出,大致然的绿色最适宜人的神经,有振奋人心的作用。

色彩心理学证实,色彩与视觉发生联系时,同时会出现听觉、视觉、嗅觉等方面的联想,是人处于整个环境的一种综合性的心理反应。并因其个体的背景和当时心境不同所得到的效果亦不同。

2)听觉

人又多种的震动频率体系,脑电波运动以及心脏波动等。声音振动能引起人体内某种细胞共振,并能带动呼吸,进而影响它的节奏、脉搏、血压等,让人感到放松,尤其是自然之声效果最佳,如流水、鸟鸣等。

音乐本身带有特定的波动,产生特定频率,并影响体内的细胞产生共振,协调身体的律动。植物能吸收声波,降低噪音,形成安静的空间,有助于人思想的放松,达到调节心情的目的。

3)嗅觉

香味能刺激神经细胞,振奋细胞,达到缓解心绪、消除疲劳的功效。如水仙花的香味带有特定成分能消疲劳、提神。同时香味和体液能相互影响,刺激对应的体系,并产生促进健康的激素等,对人的神经、分泌系统有修复调节的公用。《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中涉及芳香疗法的植物有365种。如表1展示了部分芳香植物对健康的作用。

1:芳香 功能示意图

紫苏

康乃馨

香柏

洋茉莉

鼠尾草

尤加利

天竺葵

葡萄柚

茉莉花

月桂

薰衣草

柠檬

香薄荷

柑橘

薄荷

玫瑰

迷迭香

哮喘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高血压

V

V

V

V

V

V

低血压

V

V

V

V

V

V

V

V

循环系统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脑充血

V

V

V

V

V

V

V

V

V

V

V

关节炎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肌肉酸痛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疲劳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焦虑

V

V

V

V

V

V

V

V

V

头痛

V

V

V

V

V

V

V

V

V

失眠

V

V

V

V

V

V

悲伤

V

V

V

V

消化系统障碍

V

V

V

V

V

V

4)触觉

在景观中,触觉的感触跟材料的物理性质相关。材料对人的心理属性有粗犷与细腻、厚重与单薄以及温暖与寒冷等,这些感受直接影响人的心理。自然的材料给人和谐、亲近之感,如水、植物、泥土等。适宜的触觉感知能激起老人和身体障碍的人的感知能力。儿童在触感丰富的景观中更有利。

2.景观对人的心理作用

心绪的良莠因子、内分泌等在现代医学中被证实与景观环境相关联。心理出现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等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影响身体健康。美丽的风景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不断与物质环境的交换调整,转化为好的能量和信息。这也影响体液生理、神经变化和物质代谢变化,从内部调节人体机能,增强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

良好的环境可调节神经系统紧张,使之改变烦躁、忧伤的心态,已经被心理学情景治疗理论证实。

3.保健型景观的构成

(一)景观的保健因子

将具有保健效用的景观元素归为景观保健因子,它包括自然景观保健因子及人工景观保健因子。

自然景观保健因子如对健康有益的芳香植物、阳光、矿泉等,属于景观的物理治疗。人工的景观保健因子,如有积极意义的雕塑,能够影响人。适宜的景观构筑物能引导人的活动,达到锻炼人身体的目的。

(二)景观的保健因子研究

景观是由植物、道路铺装、构筑物、水体、地形及各类园林设施等元素组成,这些元素对人具备不同的影响,如开敞地形使人安定、踏实,凹的地形能产生安全私密的感觉。将通过这些不同的保健因子来营造健康的环境,为人类服务。

2:景观构成要素保健效用

分类

要素名称

特性

保健效用

自然景观保健因子

地形

基础、骨架,能够构成各类型空间,载体

1.开敞、广阔的平地产生舒适和踏实的感觉,可以舒缓人的压力。凹地形能形成不受外界干扰的空间,使空间中的人注意力集中,获得私密和安定,在凹地形中会有居高临下之感,视野开阔舒适。

2.大地艺术,良好的视觉环境。

水体

具有多样的生态功能和实用功能,是设计的灵魂

1.提供健康的生态环境。如降低气温及降低噪音等。

2.人有亲水的本性,临水使之心情欢畅。静态的水给人宁静、安定的感觉,舒缓身心。动态的水给人轻快、愉悦之感。

植物

多样的生态功能和实用功能,具有生命

1.植物群落具有较高的负离子,而现代环境卫生学研究表明,空气中的负离子对人体有多样好处。同时能调节空气的湿度和温度,可以形成宜人的空间。对声音也有吸收作用,改善噪音,形成安静舒适环境。不同的植物油不同的效用。

2.植物本身能杀菌,如表3,芳香植物油一定的医疗效用。

3.植物的色彩影响整个氛围,如鲜艳的色彩带给人愉悦之感。

人工景观保健因子

道路

贯穿整个场地、引导交通

以自然材料为铺装,使人感受到放松。有些特定的铺装,如突起的鹅卵石,可以按摩脚部穴位,有益健康。

构筑物

重要观景点、功能性

1.本身的体量尺度可以形成舒适休闲空间,调节光照、风向。

2.本身也是景观,丰富环境,刺激视觉,形成视觉节点。

各类园林设施

点缀、辅助、不可或缺

辅助和丰富其他要素,形成宜人环境。

3:杀菌效用植物

细菌、病毒、病症

有抑制作用的树种

结核杆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肺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和链球菌

松科、柏科、槭树科、木兰科、忍冬科、桃金娘科

风湿、病痛

樟树等

结合、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丁香、辛夷、花椒等

癌细胞

喜树、三尖杉、长春花等

高血压、心脏病、脑溢血、痰多、咳嗽

洋槐(主要)、蔷薇、月季、桑、皂荚和丁香等

(三)保健型景观的构成

保健型景观是由人工景观保健因子、自然景观保健因子和空间意境因子相互作用而成。空间意境因子是环境独特场所精神,它是整个空间环境对人精神上的引导。因此,合理规划保健因子,使用保健效用相近的保健因子,使之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具有某种特定保健效用的空间环境,以促进健康。

如营造对呼吸系统有益的保健空间,设置对呼吸有益的芳香型植物保健因子,再搭配喷泉形式的水保健因子,创造更多负离子,形成良好的空气环境。同时自然的水声带来轻松之感,可适当配置人工景观保健因子,如吸引鸟类的构筑物,或者是能引人共鸣的雕塑,形成安静、自然、舒适的空间意向。让人在优美的环境中增强呼吸系统的健康。

4.保健型园林景观的特点

(一)以健康为主要目的

保健型景观功能明确,主要目的是改善人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根据基本科学理论,塑造优美宜人的景观环境大道调节身心、舒缓情绪扥效应。

(二)以专业学科为基础

环境心理学说明景观对人心理作用,行为学研究人的行为产生的本质,医学从生理剖析景观对人生理影响。都是以内在科学的剖析景观对健康的作用,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三)多种学科发展、产生

在规划设计时要求多方面的专业人才配合,比如专门的植物配置师、心理学家和医疗专家,从科学专业的方面来考虑,从而得到最好的效果。

5.保健型园林景观的功能

(一)对人有保健功能

保证人的身心健康,并增强人的保健知识。疗养康复景观重在恢复病人的健康。保健型景观的功能包含与疗养景观,更广于它。

(二)对社会具有引导功能

在保健型景观环境中,能很好的促进人的康复保健,培养人积极健康的心态,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

(三)对自然环境具有维护功能

通过创建一个健康的景观,带给人们健康舒适,于是让更多的人珍视自然,庇护自然。

保健型园林与园艺疗法庭园

对园艺疗法的解释,世界上比较趋于一致的观点是美国园艺疗法协会对其下的定义:园艺疗法是对有必要再其身体以及精神方面进行改善的人们,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从其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诸方面进行调整更新的一种有效方法。接受园艺疗法的对象一般为:残疾人、高领老人、精神病患者、智力低下者、乱用药物者、犯罪者。园艺疗法庭园便是为了开展园艺治疗而营造的一种具有特殊疗效的园林。

保健型园林与园艺疗法庭园都是以维护人们健康为终极目标,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具体体现在营造目标、服务人群、活动类型的设置、获取的知识等方面(如表4)。

4

保健型园林

园艺疗法庭园

目标

无病防病,预防作用

有病治病、治疗作用

服务人群

广大人民

身体有残疾的人

活动类型

各种保健活动

园艺活动

获取的知识

自我保健能力

园艺技能

目前,园艺疗法的概念不断拓展,刘志强、洪亘伟给出了广义的园艺疗法概念:利用植物或者围绕植物开展各种活动,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和精神焕发的疗法,是治疗与康复的有效手段,包括芳香疗法、森林浴、色彩疗法、景观疗法、光疗、氧疗和声疗等。可适用于不同年龄,各种身体状况和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广义的园艺疗法庭园与保健园林已没有多大差别,保健型园林是园艺疗法庭园的高级阶段。

评论内容: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
电 话:
电子邮箱: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我!
共有0 条记录,当前第1 页,共 0
联系电话:0371—56535249 传真:0371-56535248 QQ:823197100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信箱:ylyzb@163.com 投稿信箱:ylyzb@163.com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
Copyright © 2015 lawnchina.com 豫ICP备1100433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