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我!       注册 | 忘记密码?
详细内容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来源: 日期:2008-03-05 点击率:3406
《城市绿化条例》、《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和《绿线管理办法》的先后出台,结合全国各省市城市绿地建设的发展实践,如:上海浦东陆家咀中心开辟了10公顷的绿地;海口市中心十多公顷滨海填海土地,建为公园;山东威海市拆除旧房2000多平方米,在市中心建起公园,可以看出:绿地在规划中所占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将是21世纪中国城市规划的重点和亮点之一。尽管目前绿地规划已具备相当的法制、理论基础和许多具体的实践,但法制尚未健全,理论也未完善,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很多,在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公众向往绿色,回归自然的呼声日渐高涨,如何应对?怎样评价?
1、绿地的微观评价
(1)生态要素
绿地作为城市的开放空间或居住区游憩休闲的场所,首先应具备生态化,体现人类回归自然融入自然和尊重自然。多样性是自然生态的主要特性之一,多样性生态持续力最强,适应力最强。如:乔木、灌木、草坪组成的植物群落,其综合生态效益(释氧固碳、蒸腾吸热、减尘滞尘、减菌灭菌及减污等),为单一草坪的4倍-5倍;乔木综合功能为单一草坪的10倍;乔、灌、草组成的群落绿地,其养护管理的投入,仅为单一草坪的三分之一。我们对此认识仅限于少数专业人员,政府甚至规划人员并未深刻认识,所以实践中出现问题毫不见怪了。城市间频繁的狭隘的经验交流,盲目模仿克隆,更使得问题扩大化,绿地功能日趋单一、弱化、同化,种类日益减少,草多树少现象普遍存在,同种草木在各处大肆蔓延,本土树种草被的锐减,遏止了生态的多样性,加剧生态恶化,特色在同化、消失,绿地成了万金油,任何城市任何地方都可用一种模式:广场=草坪+铺装地,公园=草坪+喷泉,甚至文物古迹保护地段也少不了。绿地的同化不断加大,基于生态功能的景观功能随之衰减,我们发现不但建筑是千城一面,绿地也是!在日益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对于保护绿地生态多样性,无论是城市管理者还是规划者,恐怕都没多少感觉,原因是我们的意识还停留在种树、降污、增绿地等基础性工作上,对城市设计、建设中的深层次生态环保问题知之不多,因此在有限的空间引入自然,再现自然,亲近自然是每个规划工作者艰巨使命。
(2)社会要素
21世纪中国将是工作竞争愈加激烈和生活娱乐更加闲暇的社会,是老龄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来临的前期。社会要求营造良好的环境,绿地越来越被看重,绿地或许会替代建筑的景观地位。作为人工产品的绿地本身是有生命的,是不断变化的,是自然的,这远非建筑所能比拟,绿地的艺术效果也不逊于建筑,丰富多彩的自然色彩,柔美变化的线条、姿态,使人得到安逸享受,得到舒缓轻松,绿地作为人与自然交流的媒介不仅是肉体的也是心灵的。追求自然的情怀是人的本能,人与自然的交流,不仅要看还要融入其中,目前准看不准进的绿地泛滥,把人与绿地割裂开来,是粗野的,被公众所不齿的。绿地建设应朝着赋以文化内涵和贴近人们生活环境的方向发展,只有把人的心理情感和行为模式与实践紧密结合,体现以人为本,才能真正创造出充满人情味和个性化的自然空间。
(3)经济要素
一方面公共绿地的建设往往重景观形象轻经济节约,贪大求洋、奢侈浪费,盲目模仿、不切实际。缺水性城市或经济不发达的城市也热中搞大草坪,盲目引进外来品种,存活率低等等现象屡见不鲜。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开发商只追求经济效益,把绿地建设作为广告、炒作手段,一旦达到目的,就毁绿、占绿、变绿,甚至根本就不去搞绿化,空有其地,更恶劣的连地也不留或挤占规划确定的绿地。直至目前,这种现象还尚未得到有力遏制,前不久中科院17位院士和105位研究员联名上书国务院总经理温家宝,直指北京万柳地区房地产开发项目“违反北京市政府常务会议批准的规划,致使该地区建筑密度过高,挤占了公共绿地”。 从不注重经济因素到只看中经济利润,绿地建设始终摇摆于二者之间,成了鸡肋,爱之不能,弃之不舍。在城市经营中,如何运用经济杠杆控制引导绿地建设,迫切需要研究和思考。笔者以为:绿地指标中应列入经济指标,对具体的绿地建设项目要实行上下限控制,保证绿地建设资金有个适宜的幅度,防止过低或超高。
(4)决策要素
著名专家邹时萌认为:城市规划建设最大的问题是决策问题,主要是决策缺乏法制化、科学化、民主化。好的决策应该是科学的决策,应该集思广益,特别是多听听专家的意见。实际情况呢,大多数城市没有一个科学的决策机制,规划建设的决策取决于领导的脑袋,广场、绿地规划建设中的问题正是近几年领导脑袋发热的结果。有位地方长官在北京找了一家规划设计院做广场规划,规划人员在方案中提出要在广场上栽树,地方长官不同意,认为栽树影响广场的“美观和开阔”。规划人员坚持要栽树的建议,结果规划方案就没被通过。“这就是当地政府最高决策者的作派,完全是拍脑袋决策。目前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决策机制,将公众吸引进来,有了公众的参与,监督,支持,规划建设才能摆脱家长制、一言堂的消极影响,规划建设才能步入科学的轨道,绿地才可能真正绿起来。
2、结束语
目前,绿化的宏观战略研究远未开始,见缝插针的原始方式仍占主要方式,追求短期效益普遍存在,绿化应从空间功能、区位历史条件、市民需求、地方特色入手,延伸到区域层次的大范围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城市发展是一个过程,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调控手段,综观其近百年的发展史,其本质是基于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对一定时期内人类追求财富和健康的过程进行空间综合部署的手段,社会在发展,手段必定要更新适应,当今时代已逐步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一场深刻的信息革命,它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城市规划也不例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完善,绿色空间规划将整合现有的规划、环保、生态、绿化和城市设计,其中绿色将是一条主线.
评论内容: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
电 话:
电子邮箱: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我!
共有0 条记录,当前第1 页,共 0
联系电话:0371—56535249 传真:0371-56535248 QQ:823197100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信箱:ylyzb@163.com 投稿信箱:ylyzb@163.com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
Copyright © 2015 lawnchina.com 豫ICP备1100433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