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我!       注册 | 忘记密码?
详细内容
密枝红叶让红色更抢眼
来源:互联网 日期:2010-12-18 点击率:2274

密枝红叶李是一种在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地区逐渐被苗木业者和绿化工程企业看好的红色叶地被植物。据了解,该品种是从中华太阳李、俄罗斯红叶李、长春红叶李三个品种中,选择枝条细密、颜色好、分枝能力强的苗繁殖,之后再从中选择性状表现出众的单株,如此经过多轮优选,最终将生物学特性稳定的植株保留下来扩繁。其特点是叶片红艳、耐修剪、枝叶繁茂,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均能正常生长。

密枝红叶李地栽苗

目前,密枝红叶李在辽宁开原已具有上千亩的生产面积,并在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新疆等地的绿化工程中开始应用,效果出众。

据辽宁省开原市龙泉苗圃经理邬树江介绍,密枝红叶李在开原地区的萌芽期是每年4月下旬,刚萌发的叶片颜色呈紫红色。随着天气转暖,叶色由紫红色逐渐转变成鲜红色。尤其是在6月至9月,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所有叶片都变得艳丽喜人。10月中下旬,随着天气转凉,密枝红叶李叶片颜色由鲜红逐渐变深,但光亮度依旧。“此外,与经常搭配应用的金叶榆、连翘、水蜡等地被植物相比,密枝红叶李的落叶期要晚大约半个月,一般在11月中旬。有时经过几次寒霜,叶片依旧不落。”他说。

对于密枝红叶李的特性,辽宁省资深园林专家李作文认为有两点最值得关注,一是耐寒性好,二是分枝能力强。据他介绍,该品种在辽宁开原、吉林长春、黑龙江哈尔滨以及甘肃兰州目前都有种植,没有发生因冻害导致的问题。关于强劲的分枝能力,李作文表示,密枝红叶李一个芽能长出五六个新枝,尤其是修剪之后,不仅萌发的新枝条多,而且叶片也更加鲜红,色彩艳丽。“这个品种作为绿篱和球效果非常好,因为绿篱和球每年都要修剪,从而能促进其萌发新枝,在展露鲜红叶色的同时,让植株越来越茂密。”。

开原市云清苗木花卉有限公司是当地密枝红叶李生产面积最大的企业之一,据其总经理郭云清介绍,密枝红叶李主要有两种繁殖方式,嫁接和扦插。嫁接苗通常使用山杏和樱桃作为砧木,前者抗旱性强,但不耐涝,适合在干旱地区应用;后者正好相反,适合在相对湿润地区栽培。砧木需要培育大约1年时间,然后用于嫁接。与扦插苗相比,由于有了砧木的支持,嫁接苗根系更加发达,长势也更快更茂密。“在多次修剪的前提下,嫁接苗经过1年的生长,其造型球冠幅可以达到60厘米左右。”郭云清说,而扦插苗要达到同样规格,则大约要两年时间。不过,扦插苗也有其优势,就是方法简单、扩繁量大。

将密枝红叶李用于绿化工程时,可根据季节确定使用裸根苗还是土球包装苗。郭云清表示,如果是春秋季温度湿度都合适的时候,保守说裸根苗的定植成活率也能达到90%以上。若是在炎热的夏季或天气较冷时进行反季节栽植,就需要带土球,而且最好在土球外再包裹无纺布、草绳和塑料袋。“只要保证土球不散,成活率大多能在95%以上。”他说。

绿篱和模纹是密枝红叶李最常见的应用方式,将其定植后最好立即进行平剪。一般是将高80厘米至100厘米的苗,修剪至高度为50厘米至60厘米。这样对促进苗木成活以及今后的快速生长,具有积极意义。另外,由于该品种萌芽力强,耐修剪,剪后一个长10厘米左右的枝条就能萌发出五六个小枝,从而让植株更加茂密紧凑。郭云清表示,在苗圃生产时,密枝红叶李一年修剪两三次,若用于工程,为形成更好的景观效果,修剪次数可以更多。“修剪之后,密枝红叶李的叶片会越来越小、越来越密,也越来越红。”他说,不断打顶也是为了让它更加低矮茂密,避免过高造成稀疏。

当问起有些人将密枝红叶李培育成亚乔木应用时,李作文表示,这样做的效果要差一些。“这个品种的新叶颜色很美,但老叶颜色较暗,尤其是生长于树体下部的。所以,作为亚乔木,其景观效果可能会打点折扣。”郭云清也认为将其培育为亚乔木不太适合,因为无法体现密枝红叶李枝叶繁茂的特点。“这个品种适合低矮的造型,而不宜太高,树体越高它的枝叶就越稀疏。”他说。

东北地区很多苗木业者都认为,密枝红叶李是北方少见的具有鲜红叶色的植物品种,在具有优秀适应性的同时,其景观效果要比多年来一直战斗在绿化一线的“老兵”红叶小檗高一个档次,未来很可能将后者取代。

更多相关内容请链接http://www.lawnchina.com/

编辑:中国草坪网

 

评论内容: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
电 话:
电子邮箱: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我!
共有0 条记录,当前第1 页,共 0
联系电话:0371—56535249 传真:0371-56535248 QQ:823197100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信箱:ylyzb@163.com 投稿信箱:ylyzb@163.com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
Copyright © 2015 lawnchina.com 豫ICP备11004338号-1